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土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的菲含量变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王芳;潘根兴;李恋卿
  • 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菲;太湖地区
  • 起始页:46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资助。
  • 刊名:土壤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编:赵其国
  • 卷:41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1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研究了太湖地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有机C含量,以及菲的分布和溶出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团聚体颗粒组均以0.25~0.02mm所占比例最高,其质量分数范围为38.3%~43.6%,而黏粒组所占比例最低仅为7.9%~11.7%。另外,施用猪粪和秸秆可大幅度提高2.00~0.25mm颗粒组所占的比例。而不同施肥处理下2.00~0.25mm颗粒组的有机C含量最高,介于20.57~28.32g/kg,并且施用猪粪和秸秆可提高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的有机C含量。施肥处理对团聚体颗粒组的菲含量也有较大影响,以化肥区菲含量最高,其次为无肥区,常规区和秸秆区最低。而不同施肥处理下,菲在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征,主要分布在<0.002mm和2.00~0.25mm两个颗粒组。长期施肥处理对原土和团聚体颗粒组菲的溶出无显著影响,在电解质作用下菲均无溶出。因此,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在影响团聚体颗粒组的组成、有机C含量的同时,也可对黄泥土团聚体颗粒组中的菲分布有着显著
    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