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富勒烯及其在P-T界线地层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沈文杰;林杨挺;王道德;周永章;缪秉魁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富勒烯;P-T界线;陨石撞击;生物灭绝;稀有气体;地球化学指标
  • 起始页:903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新发现的火星和灶神星陨石的形成演化历史”(编号:40232026);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金资助。
  • 刊名:地球科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科学与技术局
  • 主编:周秀骥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adearth@lzb.ac.cn
  • 网址:http://www.adearth.ac.cn
  • 卷:21
  • 期:9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147
摘要
富勒烯(Fullerene)为除金刚石和石墨外碳元素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自Kroto等1985年发现以来,对富勒烯的研究一直是世界性的热点话题,并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它具有稳定的封闭笼状结构,被认为在星际空间广泛存在。富勒烯的形成条件特殊,普通的地球环境和地质过程不利于富勒烯的生成。1992年天然富勒烯在俄罗斯前寒武纪地层桑加岩( Shungite)中被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天然富勒烯研究的兴趣。随着富勒烯在陨石和撞击构造中的发现,人们更加关注事件地层中富勒烯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可能来源。二叠纪—三叠纪(P-T)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因此,学者十分关注P-T界线地层中是否能检测到天然富勒烯的的存在。文章回顾了富勒烯在陨石、撞击构造、K-T界线地层和P-T界线地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P-T界线富勒烯的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指出从样品采集到样品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富勒烯的检出。P-T界线地层富勒烯可能源于陨石撞击、天然大火等极端地质事件,而包裹在富勒烯碳笼的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提供了进一步区分的重要证据。事件地层中普遍存在富勒烯,表明天然富勒烯可以作为地层中发生过重大灾变事件的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而具有异常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富勒烯则是地外撞击事件的最直接证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