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应立娟;王登红;梁婷;周汝洪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出生年:1981
  • 职称:研究实习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质学;火山-沉积作用;热液叠加;铁铜金矿床;成矿模式;乔夏哈拉
  • 起始页:21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本文得到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编号:1212010535804)的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网址:http://www.kcdz.ac.cn/
  • 卷:28
  • 期:2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摘要
新疆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与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床具有相似性。铁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浆源,铜的来源为侵入体岩浆源和部分基性火山岩。铁矿石和铜矿石为两期成矿,属于不同的成矿机制,分别与火山-沉积作用和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紧密相关。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在大量岩浆喷发、喷溢过程中,铁质在海水中富集并发生沉淀,形成似层状磁铁矿矿体;断裂的活动,致使中基性侵入体侵位,热液中的铜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硫化物矿石,同时发生广泛的绿帘石矽卡岩化;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叠加在原来的磁铁矿之上;断裂的再次活动,导致深部岩浆源含铜金矿液的上升,叠加定位于铁矿层及围岩新生裂隙带之中,形成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石。研究表明,在准噶尔北缘向东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