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3
  • 作者:孟元林;肖丽华;殷秀兰;李臣;秦建忠;冯文彦
  • 单位1: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院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
  • 出生年:1961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热流体;对流;煤成烃;油气藏;渤海湾盆地
  • 起始页:337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与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20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2012)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 刊名:岩石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从柏林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ysxb@china.com
  • 卷:19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50.66357
摘要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C-P)煤系地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份的分析和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的研究,对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苏桥凝析油气田高温热流体的活动和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文安斜坡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两期,第一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2.2~3.85wt%NaCI,均一温度在91~157℃之间,代表了正常地温梯度和埋藏条件下的古地温;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4.3~6.85wt%NaCI,均一温度在141~312℃之间,是地下高温热流体活动的结果。高温热流体是由第三妃时期辉绿岩侵入上古生界,引起地层水热对流形成的。高温热流体沿断层、不整合和储层构成的输导系统活动时,加速了粘土矿物的转化,提高了有机质的成熟度,扩大了生油窗的范围。而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释放出的短链羧酸,溶蚀储层中的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次生孔隙。统计表明,文安斜坡石炭-二叠系镜质组反射率R0%与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成正相关关系,R0%异常高值带对应着储层的异常高孔隙发育带。热流体的活动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储层次生孔隙的产生、富烃热流体的运移,并使其在第三纪二次生烃和成藏,热流体活动的地区就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