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中区超压对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孟元林;李斌;王志国;王粤川;牛嘉玉;殷秀兰;李军;肖丽华
  • 单位1:大庆石油学院
  • 出生年:1961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超压;有机酸;成岩作用;次生孔隙;成岩物理模拟;黄骅坳陷
  • 起始页:40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3BA613A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10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JG0606-02)。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编:戴金星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5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美国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具有超压特征,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超压地层的次生孔隙中。为了研究超压与泥岩有机酸生成及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泥岩有机酸生成的成岩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当模拟温度相同时,在25MPa压力条件下泥岩的剩余总有机酸含量要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低,而25MPa压力条件下的有机酸生成量却比55MPa压力条件下的要高,这说明压力对有机酸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孔隙度的实测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超压发育的港深48井储集层的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埋深比超压不发育的歧南2井下移了580m,超压抑制了有机酸的生成,并由此导致了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延迟。因此,深层油气勘探应集中于超压地层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