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太盆地深水区主要的烃源岩质:浊积砂体中的叶片碎屑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Arthur Saller;Rui Lin;John Dunham
  • 单位1:美国Chevron能源技术公司
  • 译者:韩冰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60
  • 总页数:20
  • 刊名:海洋地质
  • 是否内版:是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64
  • 主办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所
  • 主编:杨胜雄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6.06449-7
摘要
在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沿海的太盆地深水区上中新统砂岩中已发现了超过6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和2亿桶原油。油气的化学分析显示,其烃源岩主要为陆生植物碎屑。常规岩心和岩屑显示,深水区最好的烃源岩为砂岩,而非页岩。深水砂岩中的有机质包括炭屑层、植物碎屑、树脂体和其它煤质碎屑,其中炭屑层是最主要的。根据炭屑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结构特征得知,这种炭屑来源于植物叶片化石。植物叶片化石由浊流在低位期从上陆坡搬运至深水区,沉积于深水的砂体中。在浊积砂体中,植物叶片化石呈层状分布,其总有机碳量(TOC)可达到50%。从这些叶片碎屑层中提取干酪根的含氢指数为200~500(每克有机质所含多少毫克的碳氢化合物)。太盆地深水区页岩主要为生烃能力低的泥质镜质体。通过微型密闭容器高温分解和动力生成模拟实验,深水区陆生植物干酪根生烃能力与上中新统生烃砂岩相似。因此,浊积砂体中的植物叶片碎屑为深水油气的主要烃源岩质。由高含蜡量和脂肪酸与水混合时生成的乳状液,导致来源于植物叶片的石油具有较高的冷凝点,这一特性也使这类石油在炼制过程中常遇到问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