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汤洁;卞建民;李昭阳;邴智武;查恩爽;王晨野;毛子龙
  • 单位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57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松嫩平原;氟中毒;水化学特征;富集;成因分析
  • 起始页:61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634701);吉林省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511208);吉林省环境保护局 项目(20070101)联合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网址:http://www.cgs.gov.cn
  • 卷:37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mg/L,范围值为0.25~14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