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水溶气成藏过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秦胜飞;邹才能;戴金星;李梅;胡剑峰;张秋茶;卢玉红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69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水溶气;运移;成藏
  • 起始页:282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关健技术研究”(2001BA605 A-06)。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主楼429室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3
  • 期:03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收录期刊;美国地质参考(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CP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2003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具备水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和理想的水溶气成藏条件。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和田河气田圈闭形成,巴楚断隆以南的西南坳陷寒武系高一过成熟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大量溶解于水中。随着断裂的开启,在异常压力驱使下,水溶气沿断裂从深部寒武系运移至气田东部的奥陶系和石炭系圈闭中,由于压力和温度降低,水溶气释放形成游离气气顶,气水界面下部的水体继续自气田东部高压区向西部低压区沿不整合面长距离运移,运移过程中压力不断降低.导致水溶气不断释放,变成游离相天然气,在运移路径上成藏,形成条带状、串珠状分布的和田河气田。 由此造成气田西部井区天然气偏干、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偏重、CO2含量明显偏高,一系列的水溶气运移参数自东部井区向西部明显增大。 图6参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