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多级沟渠系统沉积物中铁的分布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邹元春;吕宪国;姜明;郗敏
  • 单位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铁;沟渠系统;沉积物;三江平原
  • 起始页:88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30);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DBZX-2-02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25-02)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www.hjkx.ac.cn
  • 卷:30
  • 期:3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以三江平原典型多级沟渠系统(毛渠-农渠一斗渠一支渠-干渠)为对象,研究了其0~60cm沉积物全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多级沟渠系统中沉积物的平均铁含量为(3.02±0.10)×104mg·kg-1,各类型、各等级的沉积物铁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F=6.261,p■0.001),最高值出现在农田斗渠(3.71×104mg·kg-1)中,而最低值出现在湿地斗渠(2.43×104mg·kg-1)中.整个多级沟渠系统沉积物各层的铁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F=0.093,p=0.693),但与沟渠相邻湿地同深度土层的铁含量相比,沟渠沉积物0~10cm层、10~20cm层分别增加了51.96%、62.22%.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迁移性,其最大累积处仅能延伸到第三等级的斗渠中,而非逐级递增.由于湿地保护和气候干热化,现阶段本区含铁径流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沉积物各层铁含量沿沟渠类型和等级的递变揭示了铁输移的历史变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