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曾艳;张维;陈敬安;朱正杰;王敬富;李键;杨永琼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3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沉积物;红枫湖;生态风险;重金属;污染;有机质
  • 起始页:470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21002)
  • 刊名:地球与环境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地球与环境》编辑部
  • 邮编:550002
  • 电子信箱:dqyhj@mails.gyig.ac.cn
  • 卷:38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141-16
  • 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红枫湖几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处以及原后五养殖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Cd、Pb、Cu、Co、Ni、Cr、V、Zn)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源河污染最严重,达到了中等污染水平(P=2.70,RI=171.02);后六河尽管Zn污染较严重,但其生态危害性低;其余河流的污染程度都较低。几条入湖河流的潜在生态危害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桃花源河>后六河>羊昌河>麻线河。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中只有Cd(Eir均≥40)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桃花源河的Cd的Eir最高(Eir=82)。其余重金属由于毒性系数小,尽管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了背景值的许多倍,但都无显著的潜在生态风险。但是后六河的Zn含量高过了生态效应必然浓度值(PEL),需引起重视。通过对桃花源河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垂向变化的研究发现,在早期成岩过程中沉积物中Cd、Pb、Ni、Co、Cr、Cu、V的沉降主要受有机质的控制;Cr不仅受有机质的影响,还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Zn则明显受粒度的控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