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湟水河隐伏断裂发育模式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智敏;张进;田勤俭;张军龙;屠泓为
  • 单位1:青海省地震局
  • 出生年:1977
  • 学历:硕士
  • 职称:助理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湟水河隐伏断层;褶皱变形;断裂发育模式;西宁
  • 起始页:1245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GB-07-20);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基金(A08068)项目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网址:http://www.cgs.gov.cn
  • 卷:36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一些地震表明,强震不仅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活动断裂上,还发育在一些隐伏的未出露地表的构造上。大陆内部块体间的变形带不只是一条活动断裂,而是具有很大宽度的构造变形带.这已被大量的地震活动性资料所证实。因此,要正确评估地震危险性,就要研究构造带上地层变形的模型,而不仅是单条断裂的变形。湟水河隐伏断裂为一条隐伏在西宁市的断裂,位于西宁盆地中部,长12km,走向EW,浅层地震探测结果表明该断裂由两条正断层组成地堑式构造,横跨西宁地区的地层剖面研究结果指出湟水河隐伏断裂发育在宽缓背斜的核部,而宽缓的背斜和向斜由新近系红色泥岩组成。根据褶皱与断裂的关系认为,湟水河隐伏断裂为在北东向的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褶皱变形过程中,在背斜的核部伴生形成的次级张性地堑式正断层。该褶皱及相关断裂发育在西宁盆地滑脱面之上,属于浅表性的断层,活动性不显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