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甑子岩危岩形成演化机制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陈智强;李渝生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
  • 出生年:197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危岩;形成机制;变形演化趋势;防治措施;重庆市
  • 起始页:78
  • 总页数:4
  • 刊名: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
  • 主编:张咸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 邮编:100081
  • 电子信箱:zgdh@chinajoumal.net.cn;zgdzzhyfzxb@periodicals.net.cn
  • 网址:http://zgdzzhyfzxb.periodicals.net.cn;http://zgdh.chinajournal.net.cn
  • 卷:15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484.06208
  • 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摘要
地质灾害的形成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灾害形成机制研究可为其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重庆市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对于前者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后者开展的工作甚少。甑子岩危岩体全长近1400m,潜在崩塌体积约444.06万m3。目前危岩带岩体处于时效变形破坏阶段,变形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呆雨及其它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很可能突发崩塌灾害,危及附近居民及铝矿厂的安全。为此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坡体结构、降雨、风化、温度、植物、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对危岩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上硬、下软的岩体地质结构是危岩形成的物质条件,采矿活动是危岩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的结论。通过危岩变形破坏演化过程的剖析,确定了危岩变形的两种破坏模式:倾倒式破坏、基座剪切滑塌式破坏。在此基础上结合Ⅰ、Ⅱ区危岩的不同危害性,建议采取分区治理。通过施工条件、经济合理性、治理效果、社会效应4方面的优劣对比,对 II区危岩南坡村民居住区搬迁避让比治理Ⅱ区危岩体更经济、有效。由于铝矿厂搬迁难度极大,因此对I区危岩体采取排水、封闭裂缝、填实采空区、埃补凹腔、锚固、拦挡的综合治理措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