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洞穴危害及其形成演化机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喜安;彭建兵;马润勇;乔晓英;康景辉;李亮
  • 单位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单位2: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教育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 出生年:1968
  • 学历:博士后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黄土洞穴;公路工程;破坏类型;演化机制
  • 起始页:737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82);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200131881213)
  • 刊名: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 主编:伍永平
  • 地址: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
  • 邮编:710054
  • 电子信箱:xkxb@xust.edu.cn
  • 网址:www.xust.edu.cn/xuebao
  • 卷:2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706.6 209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矿业工程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检索刊源;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统计用中文科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指出黄土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与地表水的集中入渗有关,而黄土洞穴则往往是地表水在黄土地层中通过各种黄土节理、裂隙集中入渗最为直观的体现。通过野外调查,查明了黄土洞穴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并将其对公路工程的破坏归纳为以径流冲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以渗流潜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以湿陷潜蚀作用为主的破坏类型、复合作用破坏类型;对每种类型的破坏机理及其各自特点分别进行了概括,认为公路工程对原始地形地貌、汇水条件、土质条件和地层条件的改变是其发生洞穴破坏的根本原因;以黄土洞穴对公路工程的破坏机理为启迪,对黄土洞穴的发展演化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其成果不仅可深入揭示黄土洞穴的成因,而且对集中渗流作用下黄土地质体稳定性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