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 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海兵;王宗秀;付小方;侯立玮;司家亮;邱祝礼;李宁;吴富峣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单位2: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6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断层;发震构造;龙门山
  • 起始页:803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010611811和l0210610105)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
  • 卷:35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5.12汶川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逆冲速率小于1mm/a,GPS观察结果表明其缩短速率小于3mm/a。这次5.12汶川地震造成了多条同震逆冲地表破裂带,总体长约275km.宽约15km,发震断裂机制主要为逆冲作用(由NW向SE逆冲)伴随右旋走滑,地表主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一北川断裂发育,长约275km,笔者称为映秀一北川破裂带,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地表次级破裂带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前缘断裂安县一灌县断裂南段发育,长80km.笔者称为汉旺破裂带,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在这两条破裂带之间发育两条更次一级的同震地表破裂带:一条长约20km呈NE走向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深溪沟破裂带,由于这条破裂带靠近主破裂带南段,并且与主破裂带变形特征一致,因此,笔者将深溪沟破裂带划归映秀-北川破裂带:另一条长约6 km呈NW走向、由SW向NE逆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地表破裂带,笔者称为小鱼洞破裂带,它连接映秀-北川破裂带和汉旺破裂带,成为侧向断坡,另外.在灌县-安县断裂东侧的四川盆地内,由都江堰的聚源到江油发育一条NE向的沙土液化带.它可能是四川盆地西部深部盲断裂活动的结果,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断裂具有强烈的逆冲作用并伴随较大的右旋走滑.断裂向四川盆地扩展,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类似2008年5月12日Ms8.0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