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高坪龙骨洞地层形成环境的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3
  • 作者:程捷;高振纪;郑绍华;张兆群;刘丽萍;冯晓波;王晓宁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63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早更新世;含巨猿化石地层;沉积环境;沉积事件;龙骨洞;鄂西
  • 起始页:268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九五”攀登计划资助项目(95-专-01)
  • 刊名:现代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邓军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xddz@ 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3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特点,龙骨洞的地层可划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剖面的底部,在洞穴沉积物的形成初期,沉积物粒度较粗,形成水动力较强的暗河环境;第二部分是钙板层或强钙质胶结层的形成,表明洞穴处于干涸或水很少的环境;第三部分是地层的主体部分,以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形成于弱水流的暗河环境,化石主要产自这部分;第四部分是剖面的顶部,为钙板层,洞穴干涸。洞中的化石和石器部分是被水流带人洞中沉积形成的,部分为人类和巨猿在洞中生存时留下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