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传统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王莉;刘艳锋
  • 单位1: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山地环境演变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铜川市耀州区水务局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传统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机理;三峡库区
  • 起始页:13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7104-002-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8B04)
  • 刊名:中国水土保持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主办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 主编:李西民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 邮编:450003
  • 电子信箱:swcc2000@sina.com
  • 网址:http://www.swcczz.cn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396.06 141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通过大量野外勘查、测量数据,说明了传统耕作措施的规律性及其坡长与坡度特征参数,同时将物理过程侵蚀模型(WEPP)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坡长因子的角度阐明了传统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实测的5°~10°、10°~15°、15°~20°、20°~25°、25°~30°坡面对应的坡长分别为7~10m、5~7m、4~6m、3~5m、3~4m,与同一坡度条件下WEPP模拟的坡面侵蚀发生的突增拐点值比较接近;传统耕作措施通过缩短坡长来分散坡面径流,阻止细股流的形成,从而有效防止了坡耕地中主要的侵蚀类型——细沟侵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