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生成动力学地质模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王铜山;耿安松;李霞;徐兆辉;王红军;汪泽成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76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古油藏原油裂解;鲕滩气藏;固体沥青;生烃动力学;川东北地区
  • 起始页:1014
  • 总页数:2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7CB2095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青年创新基金(编号:QY012201)联合资助.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http://www.nggs.ac.cn
  • 卷:21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54.06 125-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气藏储层固体沥青的热变质成因,都说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确曾存在并发生了裂解,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通过高压封闭体系下的原油热裂解模拟实验,从气态烃组分及产率变化、焦沥青的生成等方面探讨了原油裂解生气特征。结合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埋藏史、古地温史、构造演化等地质因素,将实验结果外推至地质条件下,建立了古油藏原油裂解生气的动力学地质模型,指出鲕滩天然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气藏和气藏调整定型3个演化阶段。通过动力学计算定量恢复了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成藏过程,揭示出在不同地质年代和地质温度下甲烷(C1)、总烃类气体(C1-5)和焦沥青等原油裂解产物的转化率的变化。取得的动力学地质模型对古油藏原油裂解型天然气的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