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大型破火山口的发现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贺电;李江海;刘守偈;韩亮
  • 单位1: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破火山口:天窗式塌陷:流纹质凝灰岩
  • 起始页:463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403502)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卷:3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破火山口的形成是火山物质喷发量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种火山作用现象,因此,探寻破火山口存在的证据是明晰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喷发规律和叠置关系的关键。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地层中徐东破火山口呈一个长轴约17km.短轴约10km的椭圆形、塌陷深度近3km的大型破火山口,其天窗式塌陷是下方岩浆房的不对称形态或岩浆房的不对称抽空导致。徐东破火山口内被厚层流纹质凝灰岩和熔岩填充,剖面上显示一对发育完整的正、逆断层,指示徐东破火山口经历了完整的沉降、塌陷、火山喷发过程。徐东破火山口形成于大陆裂谷背景下,是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受区域NNW向构造格架控制,形成破火山口南北延伸的椭圆形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