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GSSP候选剖面的碳同位素地层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左景勋;彭善池;祁玉平;林焕令;朱学剑;杨显峰
  • 单位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后
  • 职称:教授级高工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碳、氧同位素地层;寒武系第七阶;寒武系;罗依溪剖面;湖南;中国南方
  • 起始页:137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672023,40332018)。
  • 刊名:地层学杂志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6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主编:陈旭
  •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 邮编:210008
  • 电子信箱:dicengxue@263.net
  • 网址://www.nigpas.ac.cn
  • 卷:32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510.6208
摘要
湘西罗依溪剖面包含有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表决通过的、确定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界的球接子三叶虫Lejopyge laevigata的首现点位,是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GSSP的候选剖面。野外按0.25—0.5m的样品间距,对该点位附近的碳酸盐岩采取了264件碳、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寒武系第三统Drumian阶上部δ13C值呈恒幅波状演化、波动范围较小,δ18O波动强烈、幅度较大;而第七阶下部δ13C值跳跃强烈、幅度较大,总体表现为高值,δ18O值波动减弱、趋向低值;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部的候选GSSP正好处于δ13C值由恒幅波动向剧烈跳跃的转折处。第七阶早期δ13C值、δ18O值及海平面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到最高位置、δ13C值较高、δ18O值较低,造成耦合的原因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淡水流向海洋、海域扩大,初始生产率提高,较多12C为生物所摄取,导致海水中13C的浓度相对升高,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同时,由于最大海泛期洋流活动频繁,对江南斜坡带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致使碳酸盐岩沉积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