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董树义;顾雪祥;李科;刘丽;章永梅;程文斌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同位素特征;成矿物质来源;花岗-绿岩带;成矿流体;沂南金矿床
  • 起始页:295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00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60,4093042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1);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200637035)资助
  • 刊名:地球与环境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地球与环境》编辑部
  • 邮编:550002
  • 电子信箱:dqyhj@mails.gyig.ac.cn
  • 卷:3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141-16
  • 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矿床宏观特征、矿体产出状态、围岩蚀变、矿石组构及矿物组合特征等,均清楚表明沂南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床铅、硫、碳、氧、氢等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显示异常铅特征,在连续增长模式下,放射性铅同位素源区年龄为2390Ma,与区域花岗-绿岩带固结时间相当。μ值介于9.56~12.17之间,显示金属成矿元素主要源自地壳,少量来自地幔。Th/U值集中在3.30~3.62之间,接近于上地壳Th/U值,表明晚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花岗-绿岩带(泰山群)是沂南金矿床的主要矿源层。硫、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矿石中的硫和碳主要源自深源岩浆。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