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大别罗田地区纵弯式褶皱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但卫;杨坤光;马昌前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别山;纵弯式褶皱;有限应变;石英C轴组构
  • 起始页:422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34037)资助
  •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夏斌
  • 电子信箱:ddgz@gig.ac.cn或ddgz02@163.com
  • 卷:30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11.06228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野外调查研究发现,东大别罗田片麻岩区广泛发育了轴面倾向SE的纵弯式褶皱,这些褶皱近平行于片麻理。整个罗田地区的片麻理显示它在区域上是一个SE-NW方向上的倒转背斜。三维有限应变分析发现,罗田片麻岩区在拔部、翼部的不同位置既有挤压、也有拉伸变形,显示为纵弩式裙皱的成因机制。石英C轴组构显示,罗田片麻岩区主要遭受SE-NW方向上的挤压作用,并在中等温度的中上地壳环境下形成了纵弯褶皱。由片麻理显示的轴面SE倾向的褶皱形成于罗田穹隆形成之后,表明自罗田穹隆开始形成后,罗田地区乃至整个东大别又发生了一次较深层次的挤压作用。这次挤压作用促进了穹隆在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快速隆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