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时段VOCs浓度变化、臭氧产生潜势及来源分析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吴方堃;王跃思;安俊琳;张俊刚
  • 单位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
  • 出生年:198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等效丙烯浓度;主成分分析;芳香烃
  • 起始页:1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07303,2005CB4220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LAPC开放课题项目(LAPC-KF-2008-08)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光化学污染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臭氧的污染水平.以2008年夏季北京大气中VOCs浓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VOCs浓度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组分对臭氧产生的影响潜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总VOCs在上午和下午的浓度分别是34.38×10-9(体积分数)和27.13×10-9(体积分数),组分中以烷烃最高,芳烃次之,烯烃最低,下午大气中VOCs浓度显著低于上午,烯烃、芳烃和烷烃依次下降28%、26%和15%;其中1,2,4-三甲苯等效丙烯浓度最高(8.05×10-9C),其次为间对二甲苯(6.97×10-9C)、甲苯(6.41×10-9C)和1,3,5-三甲苯(5.64×10-9C);芳烃对大气O3生成贡献最大(47%),其次是烯烃(40%),烷烃最低(13%).北京大气中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28%)、溶剂挥发(19%)、液化气泄漏(15%)和工业排放(12%).为遏制近年来夏季O3污染加重趋势,北京应大力减少VOCs排放,特别是芳香烃的排放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