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的Nd、Sr、Pb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1
  • 作者:范洪海;凌洪飞;王德滋;沈渭洲;刘昌实;姜耀辉
  • 单位1: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地球科学系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Nd、Sr、Pb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相山铀矿田
  • 起始页:13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973”项目(编号G199904321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632080)
  • 刊名:高校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5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 主编:王德滋
  • 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
  • 邮编:210093
  • 电子信箱:editors@publicl.ptt.js.cn
  • 卷: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6\454
摘要
对相山大型火山岩型铀矿田中邹家山和沙洲铀矿床及其赋矿围岩(碎斑熔岩及次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Nd、Sr、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萤石的εNd(t)值(-6.7~-8.3)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45~0.7207)与赋矿围岩的εNd(t)值(-6.2~-9.4)和初始87Sr/86Sr比值(0.7121~0.7192)相似。在εNd-t图上,成矿期萤石数据点的投影域与赋矿围岩的基本吻合,均落在相山元古宙基底演化域范围内。成矿期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在206Pb/204Pb-207Pb/204Pb关系图上呈线性分布,而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位于此相关线低值一端。利用异常铅线的斜率及成矿年龄计算出富铀地质体的形成年龄为144Ma,这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135~14OMa)接近。因此,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富铀的火山-侵人杂岩,而火山-侵人杂岩则是由类似于地表出露的元古宙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此可见,相山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