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观测到的绵竹5.6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杨微;葛洪魁;王宝善;袁松湧;宋丽莉;贾玉华;李宜晋
  • 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绵竹地震;波速变化;精密控制人工震源;动态监测;反褶积
  • 起始页:1149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主动震源探测及发震断裂的走时变化监测”;地震行业专项(20080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95)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4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电子信箱:journal@mail.sciencep.com
  • 网址:http://www.geophy.cn
  • 卷:53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60.66141
摘要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0t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试验,在试验观测期间的2009年6月30日凌晨2时3分,当地发生了Ms5.6级地震,地震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震发生前后,穿过断裂带的直达S波走时发生了时延为5~9ms的微弱变化,射线路径上的平均波速相对下降了约0.3%,该时延主要是由地震同震效应引起的断裂带内应力调整和物性变化造成的,所使用的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性能稳定,适于开展断层监测,这一结果对于发展断裂带主动震源动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