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蓄水构造级、区带划分及其水资源分布特点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0
  • 作者:胡宽瑢;曹玉清;胡忠毅;刘星
  • 单位1:长春科技大学 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32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蓄水构造分级;多重耦合模型;含水层富(透)水性
  • 起始页:246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772160)
  • 刊名: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办单位:长春科技大学
  • 主编:李延栋
  • 电子信箱:yangyq@cust.ji.cn
  • 卷:30
  • 期:3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 A )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N )收录期刊;美国《动物学记录》(Z R )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为研究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寻求供排水的最佳勘察地段,根据我国地质构造、地貌规模和特点,提出蓄水构造的Ⅳ级划分;划分指标按具体地区的地质、含水层富(透、导)水性、水文地球化学资料统计确定;Ⅰ、Ⅱ级蓄水构造属区域性分区,Ⅲ、Ⅳ级水文地质区带属水文地质单元内部具体分级。巨厚含水层富(透、导)水性随垂向深度呈负指数(y= Ax-B)变化,水平方向上随埋深标高呈幂函数(y=AH±B)变化;饱和指数(βj)与埋深标高呈负指数(H=Aβj-B)变化;为建立水资源一生态环境多重耦合模型奠定基础;为确定供水和矿区防治水最佳勘察地带、点和深度指明方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