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西银山铜铅锌矿床热液对流与蚀变矿化分带机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杨斌;彭省临;杨牧;林德松;何国朝
  • 单位1: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66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蚀变矿化分带;成矿流体;对流;铜铅锌矿床;银山;江西
  • 起始页:39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热液对流成矿体系动态演化模型与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 刊名:桂林工学院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桂林工学院
  • 主编:阮百尧
  • 邮编:541004
  • 电子信箱:xbz@glite.edu.cn
  • 卷:24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6\489
摘要
银山矿床空间分布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并具有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带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向外水平方向依次为(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带和千枚岩带→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火山碎屑岩带.原生矿化分带出以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铜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与蚀变分带呈明显的对应关系,热液蚀变过程中Ca,Mg, Na成分有被淋滤进入流体的趋向,Fe^2+的降低与Fe^3+的增高与Fe^2+→Fe^3+的氧化过程有关.成矿流体属酸性硫酸盐-氯化钠型流体.从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铜铅锌矿石→铅锌矿石,液相成分中K+,Na+,Ca^2+,Mg+2+,Cl^-,F^-含量均有降低趋势,SO_4^2-则有升高趋势,显示流体的氧化程度增大;气相成分中,CO_2,CO,H_2含量呈增高趋势,CH_4含量呈降低趋势,表明流体在从岩体向千枚岩方向运移过程中反应CH_4+2H_2O→CO_2+8H^++8e和CH_4+H_2O→CO+6H^++6e是向右进行的,银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体初始富集和热液对流两个过程.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空间耦合关系与热液对流作用有关,对流热液在岩浆岩、地层等不同性质岩石间的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多来源性.在热液对流成矿系统中硫的循环和演化是导致成矿金属元素活化—迁移—堆积的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