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精细研究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黄骅坳陷板南油区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苏明军;王西文;韩乾凤;刘彩燕;袁克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单位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 出生年:197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板南油区;小构造;沉积微相;精细储层预测;挖潜
  • 起始页:864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岩性油气藏地99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编号:KTKJ-2-2-3)资助.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http://www.nggs.ac.cn
  • 卷:18
  • 期:06
  • 期刊索取号:P454.06125-1
  • 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石油文摘》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摘要
黄骅坳陷板南油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储量接替区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油区断裂复杂、小幅度构造发育、储层薄而且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储层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旨在通过地震约束的等时小层对比、斜井空间校正、井震三维空间标定、小波域地震相干技术和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解决小断层、小断块和微构造,和通过沉积相研究和岩性反演,解决单砂体的空间展布问题。运用该项技术的结果表明,本区油气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层间构造发育,微构造、小断块内断层附近区域和前期解释遗漏的油砂体是增储上产的3个主要领域。根据该项研究成果在板南油区布署的3口井(B21-3井、B21-4井和N5-6井)均获得高产油气流,表明该项技术在开发中后期油田增储挖潜中具有推广价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