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鲁里山更新世冰川作用及西南季风波动对末次冰期冰川作用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周尚哲;王杰
  • 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 单位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沙鲁里山;末次盛冰期;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西南季风;ESR测年
  • 起始页:620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1013和49971080)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1998040811)资助
  • 刊名: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四纪研究委员会
  • 主编:韩家懋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sjb009@126.com;dsjs@mail.igcas.ac.cn
  • 卷:25
  • 期:05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地处南亚季风区的沙鲁里山地区保留有丰富的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文章通过ESR对冰碛物直接定年,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及其风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沙鲁里山地区可能经历了4次规模较大的冰川作用。它们的ESR年代大约为19~16kaB.P.,48~43kaB.P.,135kaB.P.和571kaB.P.,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2、3、6、16阶段对应。自沙鲁里山最早冰川作用(571kaB.P.)以后,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MIS2和MIS4期间西南季风微弱,降水稀少,气温严寒,南亚季风区冰川发育受到一定限制。MIS3早期和晚期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温度较高,水热平衡状况有利于冰川发育;MIS3中期气温较低,夏季风较强盛,降水较丰富,这种冷湿组合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冰川发育。南亚季风区,MIS3期间的冰川前进规模不亚于甚至在某些区域超过了末次盛冰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制于夏季风的降水差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