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支期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娟;李鑫;赖绍聪;秦江峰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西茬河;五龙;暗色微粒包体;埃达克岩;Sr-Nd同位素;底侵
  • 起始页:207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234041)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卷:35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南秦岭西茬河、五龙印支期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佛坪群变质岩,在五龙岩体南部发育一些暗色包体.它们和寄主花岗闪长岩界限明显或呈渐变关系。笔者对两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茬河与五龙花岗质岩具明显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Yb、Y;富集Sr、Ba,高Sr/Y和Y/Yb比值:Eu微弱负异常。表明源区以石榴石、角闪石为主,有少量斜长石。暗色包体富Mg(MgO=4.15%~8.13%)、Cr(14.8μg/g -371μg/g)、Ni(20.0μg/g~224lμg/g)及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推测起源于地幔组分。两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87Sr/86Sr)i=0.70445~0.70645 εNd=-1.50~3.62,TDM=1.02~1.38 Ga。结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西茬河、五龙岩体可能是由幔源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诱发增厚的基性下地壳达到含角闪石的榴辉岩相或麻粒岩相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两岩体在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是由受地幔物质混染程度不同造成,其形成代表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后碰撞造山阶段勉略洋俯冲板块的断离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