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GPS观测约束下的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运动学模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伟;王琪
  • 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单位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生年:1980
  • 学历:在职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GPS;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旋转运动;地壳变形
  • 起始页:75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4054)
  • 刊名: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 主编:姚运生
  • 地址:武昌洪山侧路40号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jgg09@163.com
  • 网址:jgg09.com
  • 卷:28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1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CSCD)核心期刊;中国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测绘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利用中国大陆及邻区1683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建立由31个活动地块组成的大陆变形运动学模型,这些地块主要以约30条产状各异、滑动速率不等但不高于20mm/a的第四纪活动断层为边界。模拟中将大陆构造变形视为活动地块的刚性旋转和地块边界断层闭锁的弹性变形的综合响应。结果表明,在GPS观测精度内,该模型整体上较好地反映了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主要特征。模型给出的主要断层滑动速率在青藏高原及周边为6~18mm/a,在中国东部地区为1~4mm/a,与地质长期速率比较一致;模拟表明地块内部变形不过10×10-9/a,与50~100km宽的边界带局部变形相比,块体内部变形十分有限。这说明块体的旋转运动而非连续分布变形是大陆构造的主要活动方式,板块构造原则仍可用来刻画大陆变形的运动学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