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草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汤洁;韩维峥;李娜;徐小明;李云飞
  • 单位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57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吉林西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演替;土壤有机碳(SOC)
  • 起始页:1182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08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0061110057)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广东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9
  • 期:5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草地盐碱化是吉林西部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吉林西部具有“羊草群落(Leymus chinense)→羊草-虎尾草群落(Carexduiuscula)→羊草-碱茅群落(Puccinellia drstans)→碱蓬群落(Suaeda glauca)”直至退化为盐碱地的逆向演替规律,本文选取大安市姜家甸草场为典型区进行野外样地调查,收集不同演替阶段植物样品30份,土壤剖面样品100份,表土样品40份,监测群落生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羊草-虎尾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生物量、土壤有机质最高,土壤含水率及全N指数逐渐降低,土壤的pH值及土壤容重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0cm各土层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0~40cm内变化显著,50~100cm内相差不大,1m土壤有机碳密度从羊草群落的75.37t·hm-2升高到羊草-虎尾草群落的76.11t·hm-2,至盐碱地减少到52.21t·hm-2,约减少30%。研究结果对吉林省合理放牧、草地固碳量的增加和土壤碳储量的提高都有指导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