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床成因的新认识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杜秋定;伊海生;惠博;武向峰;陈三运;陈广义
  • 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生年:198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锰质核形石;微生物成因;氧化还原界面;中三叠统法郎组;滇东南地区
  • 起始页:673
  • 总页数:10
  • 刊名:地质论评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3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任纪舜
  • 电子信箱:georeview@cags.ac.cn
  • 网址:www.geojournals.cn/georev
  • 卷:56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8208
摘要
产于滇东南中三叠世拉丁期法郎组地层中的锰矿床,锰矿石出现氧化锰矿与碳酸盐锰矿混合存在现象,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为沉积成因。矿石中一般都含有生物碎屑。我们对采自这一地区的斗南、岩子脚、老乌,土基冲等典型矿床的锰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对矿石矿物成份作了相应分析。观察到这些矿石中的鲕、豆状结构是由蓝绿藻类微生物凝聚作用形成的显微叠层构造,具有核形石特有的核心和包壳,其明—暗纹层相间的显微结构特征可以与现代深海大洋铁锰结核相类比。本文通过对核形石显微结构特征的观察和对锰矿物生成时介质环境的讨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形成可能位于古氧化还原界面附近,该区锰的富集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