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西南海域冷泉碳酸盐岩特征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陈忠;杨华平;黄奇瑜;颜文;陆钧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
  • 出生年:1970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碳酸盐沉积;冷泉流体;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东沙西南海域
  • 起始页:382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7603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21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204)。
  • 刊名:现代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编:邓军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xddz@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22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 572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海底冷泉流体或自生碳酸盐沉积可为碳氢化合物(主要指常规油气或天然气水合物)、冷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有利线索。对东沙群岛海区、神狐海区和ODP184 -1146钻孔碳酸盐沉积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海区碳酸盐岩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存在明显差异。东沙群岛海区和神狐海区的碳酸盐岩的化学成分如TFe、Al2O3、TiO2、K2O、Na2O、MnO、P2O5等不同,表明它们可能分别受到了粘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影响。在神狐海区至少发生了一次冷泉流体活动,形成了早晚两期冷泉碳酸盐岩,而在东沙群岛海区发生了至少3次冷泉流体活动,形成了多期冷泉碳酸盐岩,反映了这两个海区碳酸盐沉积的甲烷成因不同,且形成环境也受不同的因素控制。研究揭示,在东沙群岛南部海区可能发育热成因甲烷汇聚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海底可能存在冷泉生物群落,这为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冷泉生物群落的进一步寻找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