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陵兰中部Black Angel矿山块状硫化矿石的再活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80
  • 作者:F.D.Pedersen
  • 译者:陈振时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50
  • 总页数:19
  • 刊名:美国经济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半季刊
  • 主办单位:美国《经济地质》中译本编辑部
  • 卷:7
  • 期:81
  • 期刊索取号:P406780
摘要
西格陵兰中部Black Angel矿山层控块状Fe-Zn-Pb-硫化物矿体产于下元古界Marmorilik组上部含蒸发岩的大理岩中。
     Angel带矿体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硫化物层是在温度为450°-500℃和低围限压力下的三个时期内遭受变形的。早期为等斜褶皱,其后为与变质沉积岩层近于平行的逆冲断层,而晚期变形的结果则是在矿体中形成了敞开褶皱到紧褶皱。变形作用使得中型构造、含矿构造岩以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相互关系,后者反映了三个变形期内矿体不同部位中的不同的作用强度。
     石英和塑性硫化物(方铅矿、砷黝铜矿、闪锌矿、黄铜矿)的广泛差异活化和再活化是在晚褶皱期在矿体中对应于机械和化学不平衡而产生的,这种不平衡是由于在褶曲作用期间所产生非静压应力而形成的。由于上述作用,就产生了与中型构造有关的、独特的活化硫化物的分带;在矿体中发育了一种主要元素的明显地球化学分布型式。本文讨论了硫化物活化的机制,并得出结论认为:物质成分的转换主要是由于固态扩散作用和液态再活化这两种因素而发生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