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中的自由面效应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8
  • 作者:王维佳
  • 单位1:地质矿产部石油物探研究所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自由面效应;位移响应;偏振特性Wichert关系
  • 起始页:139
  • 总页数:12
  • 刊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66
  • 主办单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
  • 主编:俞寿朋
  • 邮编:072751
  • 卷:33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2
摘要
石油地震勘探的地面多分量记录中,垂直分量上往往只有纵波(P波),径向水平分量上往往只有垂直偏振横波(SV波),而极少见到如地震学中常出现的P波与SV波共存于同一分量记录中的情形。本文从理论上对此作出了解释。其具体过程是,首先根据弹性半空间模型,导出了P波、SV波分别到达自由面的位移响应Wichert关系式,然后针对不同横波与纵波的速度比(vs/vp)绘制其相应的曲线。通过分析发现,在致密岩石(VS/V;比值高)出露地区,因受自由面效应的影响使得到达P波或SV波在铅垂分量记录和径向水平分量记录上都有显示;而在疏松层(不仅vs/vp比值低,而且vs和vp本身数值也不大,为低速带)覆盖区,由于受自由面效应的影响以及低速带的折射作用,使得到达P波和到达SV波分别反映到铅垂分量和径向水平分量上去了。由此可以预见,在高波速比(vs/vp)的表层地区,诸如永久冻土带、石灰岩或其它坚硬11岩出量地带,地面弹性波记录表现为矢量波场;在低波速比(vs/vp)地区,则近似表现为两个标量波场,垂直和径向水平分量分别以P波和SV波为主,便于资料的采集与处理。须指出的是,目前的各种弹性波正演模拟法以及超声波物理模型试验都应该提供具有小波速比(vs/vp)表层的结果,以便与油气探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各种利用叠振幅住处的方法(如AVO、反演等)以及提取弹性偏振参数的方法,都应该考虑自由面的影响,以便进一步提高精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