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礼美矿区镁质铁矽卡岩型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5
  • 作者:Dong yong yang;Yukihiro Uisugi;Tadashi Mariko
  • 译者:马秀娟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77
  • 总页数:12
  • 刊名:国外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主办单位: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
  • 地址:阜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27-10
摘要
新礼美镁质铁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与白垩纪斑岩接触的奥陶纪马科尔灰岩建造的碳酸盐岩中,斑岩沿北北西向断层侵入,该断层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入渗通道,根据矿物成分,外矽卡岩可分为三种类型:镁质矽卡岩、中性矽卡岩和钙质矽卡岩,它们分别由斑岩与白 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发生接触交代同时形成的。
     对镁橄榄石、单斜辉石、石榴石、白云石、方解石和闪锌矿等矽卡岩矿物和金属矿物的原生二相(液体+蒸气)NaCl-水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表明,形成新礼美镁质铁矽卡岩型矿床的流体是中等盐度(相当于<23wt% NaCl)含少量CO2的热流体,根据均一化温度(360—590℃)并经压力(500巴)校正计算的渐变矽卡岩形成温度为510—620℃(在第一阶段的早期)和400—540℃(在第一阶段的晚期)。温度范围与用同位素地质温度计测定的范围(400—600℃)一致,镁质矽卡岩的早期(440—540℃)与晚期(340—400℃)磁铁矿成矿作用分别与钙质矽卡岩中的早、晚硫化物成矿作用同时产生。由连续的流体-岩石反应和(或)退变矽卡岩演变中水热流体与稀释流体的相互作用及稀释作用而造成的流体盐度和温度随时间降低的总趋势与氢氧同位素研究的结果非常一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