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地表物质迁移规律与地貌塑造研究
详细信息   推荐本文 |
摘要
在大自然的王国里,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在长期生活和治河的实践中,对于地表物质迁移现象和流水地貌的形成演变研究很早就注意到了。我国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塑造的地形,作了精辟 的 论述,“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延解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淖沱、琢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上,此理必然”。清代兰孙在《柳庭与地偶说》中,也提到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总结为“变盈流谦论”,即“因时而交者,如大雨行时,山川洗涤,洪流下注,山不崩坠,久之不穷,则高下局位”,“流久则损,损失则变,高者淘洗而日下,卑者因填塞日平,故日变盈则流谦”。从以上这些论述中看出,沈括和兰孙先辈们不但总结了流水侵 蚀和堆积作用的基本原理,而且对地表物质迁移与地貌塑造的内在联系,己经有了初步认识。诚然,由于当时测量技术和科学认识的局限,他们对于地表物质迁移的能量转换和传输规律的了解和解释仅仅是宏观的概述。尽管如此,仍对现代流水地貌研究有很大启迪。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