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 第4部分:酸处理后的染色斑点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标准编号:GB/T 8753.4-2005
  • 其他标准名称: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sealed anodic oxide coatings Part 4:Dye spot test with prior acid treatment
  • 标准类型:国家标准
  • 关键词: ; 薄膜 ; 阳极氧化 ; 合金 ; 氧化物 ; 阳极镀层 ; 质量 ; 铝合金 ; 检验
  • 发布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05-07-04
  • 实施日期:2005-12-01
  • 标准分类:方法
  • CCS:H21
  • ICS:25.220.20
  • 英文关键词:ANODIA COATING ; QUALITY ; ANODIZING ; ALLOY ; CHECKS ; THIN FILMS ; ANODIC COATING ; ALLOYS ; THIN MEMBRANES ; ALUMINUM ALLOYS ; OXIDES ; EMOXIDATIVE ; ANODIC OXIDATION ; INSPECTION ; ALUMINUM ; ALUMINIUM ALLOYS ; ALUMINIUM
  •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执行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轻金属分会
  • 标准状态:有效
  • 页数:5
  • 发布年份:2005
  • 代替标准:GB/T 8753-1988,GB/T 8753-1988
  • 部分代替标准:,
  • 采用标准:ISO 2143:1981
  •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用酸处理后的抗染色吸附能力来评定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大气曝晒或腐蚀环境下使用的、具有抗污染能力的阳极氧化膜的生产控制检验。 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铝合金生成的阳极氧化膜: A) 含铜量>2%、含硅量>4%的阳极氧化膜; B) 重铬酸钾封孔的氧化膜; C) 涂油、打蜡、上漆处理过的氧化膜; D) 深色氧化膜; E) 厚度小于3μM的氧化膜。 当封孔溶液中有镍、钴或其他有机添加剂时,本方法不够有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