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多年前由红藻堆积而成的下马岭组油页岩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水昌 ; 张宝民 ; 边立曾 ; 金之钧 ; 王大锐 ; 陈践发
  • 文献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关键词:下马岭组油页岩 ; 红藻 ; 17α(H)-重排藿烷 ; 下马岭组 ; 新元古界 ; 河北下花园
  • 发表时间:2007-05-15
  • 年:2007
  • 期:05
  • 页码:636-643
  • 分类:矿床地质
  • 来源库:中文
  • 单位:中国石油化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化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100083,南京210093,北京100083,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北京102200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G19990433)资助
摘要
在河北下花园新元古界青白口系(距今900~873Ma)下马岭组第三段厚约350m的碳-硅泥岩建造中,发现一套主要由黑色含泥硅质岩和黑棕色纸片状页岩构成的油页岩.油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介于21.41%~22.91%,沥青“A”介于0.5776%~0.8787%,含油率介于5.29%~10.57%;对黑棕色纸片状油页岩进行超薄切片观察及干酪根鉴定,发现其生烃母质主要是底栖红藻,红藻特有的四分孢子囊清晰可见,且相当丰富.这种主要由红藻构成的生烃母质具有如此高的TOC和沥青“A”含量从而成为优质烃源岩的实例鲜见报道.油页岩抽提物中富含17α(H)-重排藿烷和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甾烷含量较少.这些特征明显有别于该区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抽提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由于该套沉积岩中的生物构成简单,因此,这些分子标志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底栖红藻生物的分子组成特征.根据岩石类型组合和沉积层序分析,这套含油页岩的碳-硅泥岩建造发育在下马岭组第三段最大海泛面时期的深水海湾环境中,并受到了海底热水流体活动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