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对比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高辉 ; 何梦卿 ; 赵鹏云 ; 窦亮彬 ; 王琛
  • 文献来源:石油实验地质
  • 关键词:矿物组分 ; 储集空间 ; 北美地区油页岩 ; 长7油页岩 ; 鄂尔多斯盆地
  • 发表时间:2018-03-28
  • 年:2018
  • 期:02
  • 页码:133-140
  • 分类:油气田(藏)地质
  • 来源库:中文
  •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部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与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236,51604224);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17D-5007-0104);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PRP/open-1703)共同资助
摘要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基于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高压压汞、气体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从地质背景、烃源岩特征、矿物组分和储集空间类型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处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有利于页岩油成藏。长7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与北美相似,TOC含量达到2%~18%,甚至高于鹰滩组页岩油,生油潜力大。长7页岩油脆性矿物总量达到69.73%,仅比北美页岩油低1.27%,可压性强。长7页岩油较北美典型页岩油而言,物性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0.5%~2.1%和(0.000 4~0.03)×10~(-3)μm~2。北美典型页岩油微裂缝和有机质孔发育良好,而长7页岩油有机质孔多呈孤立状分布,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为主。可见,长7页岩油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油成藏规律及矿物组分相似,但长7页岩油物性差,储集空间细小,因此在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同时亦具有较高的开发难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