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钦红 ; 刘惠民 ; 黎茂稳 ; 李政 ; 杨锐 ; 张宇翔 ; 孙梦迪
  • 文献来源:石油学报
  • 关键词:页岩油 ; 润湿性 ; 连通性 ; 示踪剂 ; 扩散 ; 自吸 ; 流体运移
  • 年:2018
  • 期:3
  • 页码:278-289
  • 分类:油气田(藏)地质
  • 来源库:中文
  •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和层状)灰质泥页岩的润湿性、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示踪剂运移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页岩油储层具有很强的亲油性和相对较弱的亲水性,而微—纳米级孔隙体系又与其独特的混杂型润湿性密切相关,因此开发了含不同分子大小和反应性能的极性与非极性示踪剂,并应用于毛细管自吸(蒸馏水与含示踪剂的正葵烷)和饱和扩散(含示踪剂的卤水)实验中,实验后的样品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检测示踪剂在混杂型润湿性页岩中的分布行为和运移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在三维空间下呈现出特有的"双通道"运移行为:(1)由于其相对较弱的亲水性,孔喉直径大于10nm亲水孔隙体系的传输性非常有限,不吸附示踪剂的有效扩散系数仅为(1~10)×10-13 m2/s,其几何孔道迂曲度高达9.24±3.20;(2)孔喉直径约为5nm的亲油孔隙体系有快速的传输特性,但流体运移行为明显受不同分子大小的阻塞作用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