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救时宰相”,以“十事要说”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详细信息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日期:2017-04-25
公元715年10月,大唐开元三年,65岁的宰相姚崇,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故乡——陕州。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来健步如飞的少年,如今已是步履蹒跚的老人。家乡的姚氏宗亲前来为祠堂求字,姚崇挥笔写下“藩篱”二字,这是他几十年从政生涯中唯一留下的题词。
  对于藩篱的含义,《辞海》中这样解释:“藩篱,原指竹木编成的篱笆,也比喻境界和对事物的限制。”
 


  姚崇(650-721年),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嶲州都督姚懿第十子。他少年习武,长乃好学,入仕后在十几个州做过地方官,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为相,人称“救时宰相”。他以其政治纲领“十事要说”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
  姚崇就像这棵古槐,经千年风雨,留铮铮铁骨。他三起三落,高位不骄,低位不馁,了无私念,两袖清风,虽仕途坎坷,仍平静面对,不改为国为民初衷。据志书记载,景龙年间,姚崇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离职之时,百姓十里相送,钱塘江边惜别,遥望孤帆远影,众皆嚎啕大哭。另记,姚崇扬州为官,易地之时,百姓拦道而泣,簇拥马头,依依不舍,遂截留马鞭、马镫留下纪念。自此,“截镫留鞭”成为了赞美地方官员美政的成语。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在姚崇神道碑文里这样评价姚崇:“有唐元宰曰姚文贞公者,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翮,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这样评价姚崇:“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河南省姚姓暨姚崇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姚学谋:
  毛泽东主席喜爱读史,他在这个《新唐书•姚崇传》上就提了四条,他称赞姚崇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对他的十条政治纲领(的评价),他说“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评价是相当高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