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法治政府怎么建?这个文件给了答案
详细信息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1-08-13

 

2025 年,法治政府建设有什么新进展?

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 ……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21-2025 年)》,确立了今后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

这是继《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2020—2025 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2020 - 2025 年)》之后,我国出台的又一法治领域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 “ 施工图 ” 和 “ 时间表 ”

这份上万字的纲要,不仅明确了到 2025 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各领域分目标,还设定了 “ 工期 ” ,让法治政府建设的 “ 施工进度 ” 有章可循。

总体目标之下,一个个 “ 小目标 ” 清晰可见:

—— 在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到 2021 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高频事项 “ 跨省通办 ” ;

—— 在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方面, 2022 年上半年要编制完成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

—— 在加强政务公开力度方面, 2023 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实现本地区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开查询;

—— 在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方面, 2024 年年底前要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全覆盖的比较完善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

……

从结构主线上看,纲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一思路贯穿全篇;

从框架体系上看,纲要对政府机构职能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决策制度体系等八个方面体系建设提出改革发展举措,紧扣制约法治政府建设推进的突出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增强了纲要目标的统领性、指导性。

(二)政府服务与人民满意

 

纲要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对政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纲要提出,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与 2015 年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相比,进一步突出对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和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要求。

为此,纲要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 深入推进 “ 放管服 ” 改革,分级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全面推行审批服务 “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 ” ;

—— 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强政务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加快推进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统一认定使用,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在此基础上,纲要进一步要求提升行政执法的人民满意度。

比如,要求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充分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明确要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着眼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 ”…… 这些饱含民本情怀的表述,让原本 “ 高大上 ” 的顶层设计变得可亲可喜,展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三) “ 阳光房 ” 与 “ 紧箍咒 ”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关键是要让政府的运行过程暴露在阳光下,让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社会监督。

纲要明确,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在立法方面,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立法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立法听证、民意调查机制。在执法方面,要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权利。

“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纲要明确,法治要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让政府行为戴上 “ 紧箍咒 ” 。

比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严格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考核评议等制度建设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出现过度执法、粗暴执法等问题。纲要特别强调,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着力实现越是工作重要、事情紧急越要坚持依法行政。

璀璨光明的法治蓝图已经绘就,衷心期待,各地方各部门能按照纲要划定的 “ 路线图 ” 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水平,让公平正义的光芒照进每个角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风清气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