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
摘要
大场金矿位于青藏高原北东部晚三叠世松潘甘孜造山带青海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内。矿区金矿体主要受控于巴颜喀拉山群变浊积岩系内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内。矿石主要由硅化碎裂岩组成,其中硫化物含量少于15%,以毒砂、黄铁矿和辉锑矿为主,金通常与毒砂和黄铁矿共生,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以及弱的碳酸盐化。 在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毒砂地温计研究基础上,认为大场金矿成矿阶段由早到晚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辉锑矿阶段、含明金石英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共五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分别形成贫矿化石英脉(成矿温度350℃左右,均一温度为280~360℃)、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