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贺芳芳
  • 会议时间:2014-06-01
  • 关键词:暴雨 ; 气候变化 ; 城市热岛效应 ; 内涝防御
  • 作者单位: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
  • 会议名称:第六届海峡论坛暨2014年两岸民生气象论坛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6;P45
摘要
本文利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981~2010年降水资料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暴雨频数的时空分布规律、暴雨(强度、范围、持续时间)分布规律、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以及气候变化、城市化发展对暴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阐述了上海市暴雨内涝灾害防御现状和采取的积极措施.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上海地区暴雨逐渐向强、局部、特短时间方向变化,而全区暴雨、特长暴雨进入21世纪逐渐减少.上海地区的暴雨频数由东向西减少,这是因为东部沿海在相同天气条件下水汽输送比西部强烈缘故;市区、浦东暴雨偏多的缘故可能是城市热岛的影响.各月都是一般暴雨占首位,弱暴雨最多、中暴雨次之、强暴雨最少,局部暴雨最多、小片暴雨次之、全区和大片暴雨较少;汛期6-9月出现的暴雨占全年的7成,7、8两月以短时局部地性暴雨为主,8月尤甚;6月长和特长暴雨多于短和特短暴雨,9月反之.从形成上海地区暴雨天气系统的分析表明,静止锋、暖区、低压、台风为上海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占82%),静止锋稳定时能形成大范围的长的强暴雨,不稳定时形成局地的短的弱暴雨,暖区中的强对流是上海地区形成夏季短时局部性强暴雨的主要天气成因;台风和台风倒槽是仅次于静止锋形成上海地区长、强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出现在8-9月;低压形成的暴雨虽以大多不会超过24小时、影响范围以小片和局部的中弱暴雨为主,但在盛夏也能形成造成灾害严重的突发性强暴雨;1995年以来,暖区暴雨整体增加,而静止锋暴雨进入21世纪逐渐减少,这可能主要归于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暴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阻碍效应、城市污染效应、气候变暖效应.目前上海市城市中心排水能力为36mm/h,部分城镇和农村排水系统低于此标准,而近几年上海地区经常出现小时暴雨量级的强降水,在排水能力不及暴雨强度的情况下,建立一支有排涝抢险队伍是排除城市暴雨内涝的最佳措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