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陆相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储层沥青中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是石油运聚成藏的有力证据,更是原油发生后生变异的直接显示.利用与天然气同源的储层沥青特征同样可以有效地揭示天然气的来源,是判断天然气来源的重要方法. 油源对比表明侏罗系储层沥青来自于震旦-寒武系古油藏,族组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各组分碳同位素普遍偏轻,其母源形成于含盐度较高的咸水-还原沉积环境,其形成与海相碳酸盐岩或蒸发盐岩有关,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作为主要的有机质来源,曾遭受过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 须家河组储层沥青为来自于马鞍塘-小塘子组和须三段烃源岩的混源,其中马鞍塘-小塘子组为主力烃源岩,须家河组湖相烃原岩也有一定贡献。须家河组沥青族组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各组分碳同位素相对较重,其母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为主,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也有一定贡献,形成于烃源岩热演化的低熟-成熟阶段,未见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 川西地区陆相储层中的原油裂解气与须家河组储层沥青存在成因联系,马鞍塘-小塘子组烃源岩在须五段沉积末期大量生成液态烃,并在印支期向上运移至须家河组储层中形成古油藏,随着埋深的增加,地温逐渐升高,古油藏中的原油在高温下二次裂解生成油型裂解气,到晚侏罗世达到裂解气生成高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