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崩滑流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措施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峰龙孙永泉杨湘奎赵彬
  • 会议时间:2014-07-28
  • 关键词: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 ; 发育特征 ; 运动特征 ; 成灾机理
  • 作者单位:张峰龙,孙永泉,赵彬(黑龙江省九○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哈尔滨150027)杨湘奎(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哈尔滨150036)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学术交流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4;TP3
摘要
自然产生的和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在我国都相当严重,尤其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而且经常导致人员、财产、设施受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也日益成为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育条件、诱发因素、运动特征及成灾机理,并且总结了灾害防治对策和措施,滑坡、崩塌、泥石流突发性、继发性强,历时短,治理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人类经济活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统筹兼顾。按照不同类型,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方法,推行避让与防治相结合,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防灾减灾社会化,力求把灾害的发生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对潜在的崩滑流的防治应重点采取宣传、监测、预报、避让和对危害重要工程设施及人口密集区的灾害点进行重点治理的防治措施。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往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而外,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与人类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往往成为地质灾害肇事的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如无节制地乱采地下矿产,引起地面塌陷;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乱砍乱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因此,为了预防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必须规范人为活动的方式、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不然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情不断的发展,延误防治的时机,将会造成不治之症或救治不愈的难症。总之,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加强监测,采取综合防治对策,掌握时机,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方案,才能达到减灾、防灾和治灾的目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