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石结晶度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热历史恢复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小芳邱楠生郑伦举杨琦付小东
  • 会议时间:2011-04-01
  • 关键词:油气勘探 ; 碳酸盐岩层系 ; 伊利石结晶度 ; 镜质组反射率 ; 热流值
  • 作者单位:王小芳(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邱楠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郑伦举,杨琦,付小东(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母体文献:2011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长沙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TE1
摘要
古温标是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最主要的参数之一,但在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碳酸盐岩层系中缺乏合适的古温标,对其经受的热历史和成烃史的恢复一直是困扰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本文针对伊利石结晶度(IC)作为碳酸盐岩层系古温标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首次通过热模拟实验建立了伊利石结晶度(IC)与镜质组反射率(R0)的定量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川东北地区的热历史恢复.模拟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中志留世的古热流值为53.5mW/m2.从中志留世到晚二叠世初古热流持续增大,在晚二叠世初期突然增高到最大古热流(65.3mW/m2).之后快速下降,三叠纪早期热流值降为50.3mW/m2.从三叠纪早期到现今古热流持续降低,现今热流为44mW/m2.论文利用热模拟实验初步得出热模拟条件下伊利石结晶度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定量关系,为海相碳酸盐岩的热历史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I)热模拟实验是高温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怎样比较合理地外推到漫长低温的地质条件下的。(2)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仅对样品进行了恒温时间相同、不同温度点的热模拟实验研究,未对样品进行同一恒定温度下不同恒温时间的热模拟实验。要想对伊利石的热演化特征及其实质进行更为深入地探讨,探索伊利石结晶度与温度一时间指数的定量关系,必须在选定的同一恒温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不同恒温时间的热模拟。(3)自生伊利石的提纯效果、伊利石结晶度在测试时的准确性都直接影响着伊利石结晶度与镜质组反射率定量关系式的建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