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地闪时空分布及其天气学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郑永光王颖寿绍文
  • 会议时间:2009-10-14
  • 关键词:长江流域 ; 地闪密度 ; 时空分布 ; 日变化特征 ; 初始深对流
  • 作者单位:郑永光(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王颖(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寿绍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
  • 母体文献: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杭州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对2007年夏季(6-8月)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100-122oE,25-38oN,不包括甘肃、山东)地闪分布与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同同期雷暴日分布和FY-2C红外亮温(TBB)≤-52℃频率分布、低轨卫星8年观测的闪电分布及11年静止卫星TBB≤-52℃频率日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资料获得的对流活动时空分布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江淮流域、川渝、浙江西北部、武夷山中段的地闪活动较其周边区域明显比多年星载观测的闪电活跃。地闪活动7、8月较6月活跃且活跃区位置偏北,7月最为活跃的正地闪反映了该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多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不同区域的地闪活动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征,江淮流域和川渝地区地闪日变化表现出多峰型特征,浙赣闽区域地闪活动的单峰型特征显著;其中江淮流域、浙赣闽区域的地闪活跃时段在午后,而川渝地区地闪活动夜发性显著;四川盆地西南部地闪呈现出明显的向东、向北传播特征;川西高原、云贵高原中部及浙闽丘陵沿海地区正、负地闪日变化差异较大。浙赣闽区域和川西高原地区正负地闪活跃时段基本一致,江淮流域、川渝地区和贵州地区负地闪活跃时段提前于正地闪,这几个区域的正地闪活跃时段都提前于TBB≤-52℃频率。这表明负地闪日变化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初始深对流的日变化特征,而正地闪与TBB≤-52℃频率则较好地反映了成熟与消散阶段的深对流日变化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