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岩寺危岩带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耿文唐俊刚
  • 会议时间:2012-06-16
  • 关键词:危岩带 ; 形成机制 ; 破坏模式 ; 地质灾害预警 ; 防治措施
  • 作者单位:耿文(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唐俊刚(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重庆市 401120)
  • 母体文献: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巴岩寺危岩带位于梁平县大观镇,其威胁范围内分布有大观镇政府、大观小学、中学等众多企事业单位,该危岩带一旦垮塌、崩落或滑动、势必成灾。本文主要针对巴岩寺危岩带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及浅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警及防治措施建议,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预警及防治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区属方山丘陵地貌单元区,海拔高度一般为450m~550m,相对高差小,出露基岩为侏罗系地层的紫红色泥岩及砂岩,岩层产状近水平状。巴岩寺危岩带分布于两个陡崖带上,共涉及31个危岩块体,危岩单体总体积9645.93m3,卸荷带总体积30604m3,为特大型危岩带。各危岩单体体积4.4~1610m3,为小~特大型危岩块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